加密市场起起伏伏,破圈仍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今天的 Web3 应用们,更擅长在资本市场昙花一现,却始终没能在现实世界吸引更多圈外用户的使用。有多少的力不能及,就有多少的药不对症。
应用破圈的良药到底在哪,大多数人都在期待标准答案,但有些人也试图在自己的探索中创造答案。
近日,深潮 TechFlow 专访了 Spike OS:一个致力于为 Web3 应用提供数据互操作与可组合性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实现数据共享,来组合出更多吸引圈外用户进入的新应用。其创始人 Jeff 向我们分享了更多关于 Web3 应用目前困境的深度思考,并对 Spike OS 的设计理念、产品架构和未来发展计划等内容做出了详细解读。
如果你关注基础设施赛道的投资机会,或是正在构建 Web3 应用,这期访谈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灵感。
Section 1:产品设计理念——帮应用们驶向蓝海的渡船
深潮 TechFlow :构建 Spike OS 的初衷是什么?或者说产生这个念头的契机是什么?
Jeff:我们认为出发点其实还是 Web3 应该服务更大的用户范围。Web3 所谓的 Massive Adoption,并不仅仅局限在金融业态上,也不应只是金融从业者的一个工具。
但正如之前 V 神提到过的——“目前区块链在金融应用上做的还不错,但非金融应用也是未来有意思的方向”。
眼下,纵观 Web3 现在的市场情况,其实成熟的非金融应用比较少,整个行业离真正的 Mass Adoption 比较远。不过在上一个周期里, NFT 和 Gamefi 的出现,不管是无聊猿、StepN 还是 Axie 等项目,其实带来了大量的新流量。虽然这些产品也各有各的问题,但我们从中能看到的是,如果没有非金融应用,其实就看不到市场增量,市场可能未来就不会像预期那样发展那么快。
在非金融应用中,以 Gamefi 举例,目前所谓的 3A 级游戏没有特别出众的产品,而完全链上的游戏也没有很大的受众;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个新的 Web3 运行环境:既能让所有的资产上链,使用户的体验具有互操作性;应用本身也能有更高的扩展性和可组合性。同时,它又是一个很好玩游戏。
这样的环境,才能带来更多的非金融应用和用户大规模地进入。而目前看来,提供这种环境的基础设施层是缺失的,也是我们希望去构建的。
深潮 TechFlow :您提到了游戏和非金融应用。Spike OS 的首要受众是 Web3 的游戏开发者吗?其它非金融应用如何从您的产品中获益呢?
Jeff:首先,我们提供的是一个通用的,偏技术底层的解决方案。方案本身并不会去理解何为游戏,何为应用。
在目前的行业里,其实游戏和应用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比如像 Sandbox,它确实具有游戏的画面,但是你会发现它的承载能力不仅限于此:在里面开 AMA、协作办公,表演秀和演唱会等等,这也超出了狭义定义上的游戏范围。
因此,Spike OS 也并不会圈定其目标到底是游戏还是其他应用,它要做的本质上是在数据可用性、在应用模块的可组合性、用户数据的互操作性上去实现面向未来的环境。
当然,如果游戏开发者和 Spike OS 合作会更快一些,因为普通用户对于游戏的接受度可能早期会更高。
深潮 TechFlow :关于目前 Web3 应用面临的数据可用性、模块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的问题,概念上其实很抽象,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
Jeff: 首先,一个具象化的例子可能会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模块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比如 Sandbox 或是某些开放世界里,它会内嵌开发者做的游戏。
例如我做了一个德州扑克的应用,放在游戏世界的 Casino 里面。你可以买一个桌子(NFT),这个桌子上可以拉其他玩家打德州扑克(业务模块),大家进行体验并按规则结算分成。但是如果你买了桌子,想在桌子上面玩 21 点或者麻将(其他模块)等,你会发现无法对于已有的应用或者游戏进行二次开发,原来的开发者可能也没有想到去提供。
就算开发者们有提供额外模块的初心,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把它开放出来。
所以,目前看到的应用天生不具有模块化和组合性的特征,这其实对于用户和开发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双方的利益都是受损的。我觉得更好的情况是:我们把应用做成模块化开放出去,并且可组合。这样你做一个场景,别人可以非常便捷在你的基础之上帮你继续去做二次创新,这可能是过去的 Web3 和 Web2 应用都缺失的东西。
其次,关于数据的互通。今天你做任何一个应用,数据其实都是开发者私有的。用户数据存在你的服务器里,服务器本身可能是 AWS 或阿里云,应用数据、社交关系、消息发布的内容等都在你私有的数据库。
别的应用想去调用你的数据是做不到的,除非你主动开放了 API。
那么不妨在 Web3 里畅想这样一种新情况:用户的资产还是归用户所有,但同时所有应用的数据都在一个开放网络里,应用之间可以去进行随意的调用。比如,现在有一个枪战游戏 A,我在里面段位是黄金。新的一个游戏,它可以直接对 A 里面黄金段位的人,发放一个彩蛋或是勋章等。
所以,当应用之间的数据可以自由调用,互操作性就会多很多。想象一下如果微信可以拿到蚂蚁金融的信用分,小红书可以拿到抖音粉丝的画像,这种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整个行业创新非常大。
深潮 TechFlow :上述问题的确存在。那么,市场上已经有解决方案了吗?如果没有,Spike OS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底气和优势在哪里?
Jeff: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以太坊和 EVM 的诞生,其实是否已经在解决可组合性与数据的互操作问题?
比如所谓的“金融乐高”,你基于智能合约做出了 A 协议,我利用你的协议可以再做一层别的应用 B。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Defi Summer,看到今天成功的 Curve,Aave 等。
因此,所有的金融应用已经运用到了模块化的可组合性,以及数据的互通。对于标准的、简单的金融型场景,EVM 做到了创新,并且已经得到了验证。但对非金融应用则不然。
非金融应用,或者叫通用型应用,其中包含大量的通用计算:社交场景有语音流、文本和多媒体;游戏有模型和特效动画;用户的数据库则有更多维度的数据特征...
对于上述通用型计算,其实今天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去很好地搞定它。或者可以说,我们做了一个更加通用型计算的 EVM ,来解决上述问题。
今天开发者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如 Java、 C 或者 Python 等,在我们Spike OS的虚拟机里面会有统一的机器语言格式,所以不同的开发者过来都可以很方便的用这个架构去做自己的模块。而且,模块之间是互认互通的。
我们团队之前做过名为 “Oasis” 的元宇宙项目,在 19 年的时候发布了第一个 Oasis 引擎,当时是为了给开发者去做元宇宙的 UGC 。
同时,Oasis Origin 也也参与了 BNB Chain 举办的黑客松,并拿到了第一名。
在此背景下延续到了今天,我们把引擎本身做了开源,把它的数据结构做了新的标准化,并一步步的来打造这个新的 Spike OS 产品。
为了做这件事,过去 3-4 年里我们不断增加新团队成员,招了很多对于开源引擎、底层语言很了解的从业者来共同实现今天的产品。因此做Spike OS,其实与过去 3-4 年来的经历吻合。但至于这件事是不是我们做的最好,或者别人做不了,我觉得未必。
今天的区块链生态,解决方案都是在互相学习,大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最终也都能在某个角度上去合作和学习。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就把 Spike OS 开源,意义也在于此:希望有做得更好的人,在我们的基础之上去做创新。就像以太坊刚出来时,智能合约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它的整个正外部性来自于它的开源和治理结构,有更多外部的生态开发者一起合作。
以上,是我们做 Spike OS 的初衷,也是底气所在。
深潮 TechFlow :在 Web2 中,操作系统(OS)级的产品一直都是比较有构建难度的。在 Web3 中打造一款 OS 级的产品,您认为其中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Jeff:我们其实更多参考了安卓系统的理念。它本身就是开源的,自带的编辑引擎 Android studio 也是开源的。所以你去做安卓应用,不一定要用官方的编辑器,可以基于它的架构去做改良和升级。
所以这里的第一个困难是,Spike OS 本身在技术底层上是否有问题,比如一些 Bug 和错误等等。但这种困难相对来说比较好去解决。
另一个困难在于共识和生态的形成。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能成为行业共识,生态是否会有更多的应用会参与进来,是否有足够多的应用来用我们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重点;同时,伴随着更多应用参与,它的复杂度会不断地提升,复杂度对于整个系统的压力就会变大。面对更多应用的这种复杂性,我们是否会出问题和 bug,或者是否会暴露的缺点等等。
至于如何去解决生态问题,相信我们在后面关于发展策略的内容里会聊到。
Section 2: 产品技术架构——不仅仅是 “L3”
深潮 TechFlow :在 Spike OS 之前,你们还发布过 Spike Engine。他们是不同的产品吗,彼此间是何种关系?
Jeff:Spike OS 包括了 Spike engine,其实就像安卓 OS 包括了安卓的 Studio。
关于 Spike OS,我们可以用 3 个点来定义它:
第一,它是一个模块化的、可组合的解决方案。这个在前面的访谈中已经聊到了;Spike Engine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更多的是模块化/可组合的开发环境。
第二,它是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算力系统,所有的数据存在开放网络。该网络中需要的算力,由加入网络的节点来提供。
第三,它也是一个开放的,互操作的用户运行环境。就像我们现在用安卓/iOS 手机一样,对用户而言的感知是一个在数据上可以互操作的运行环境。
深潮 TechFlow :Engine 作为开发环境,我们理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呈现的界面和样式。那对于“OS”这个概念,存在形式到底是什么?是一条链,还是在 L1 和 L2 之上,再进行叠加?
Jeff:我们认为 Spike OS 是一个可插拔的,支持多链的“L3”。详细来说它是一个应用执行通用计算的运行环境。考虑 L1 和 L2,其实是一个“账本环境”,关于 token 和交易记录等其实还是回归到链上的这个账本环境里;而通用性的计算,则放在 Spike OS 里。
所以对于 EVM 兼容的链,如 ETH/Polygon/BSC 等等,我们都能做到可插拔。接下来对于像 Aptos、 Cosmos 这些链,也会实现一样的特性。
此外,OS 对于用户而言的感知可能没有那么直观。用户可能的感知是,比如我向 A 应用发一条消息,应用 B 可以收到,跨应用之间可以调取数据;或者更为熟悉的类比是,Spike OS 为用户实现的效果是,我在腾讯会议里面可以把飞书的文档直接投给你看,在小红书里面可以直接看到别人今天发的抖音视频。
但是用户的钱包地址和资产,还是回归到它原来的链上——例如 D-App 是在 ETH 上的,地址间的转账和资产收发等逻辑,还是建立在 ETH 的规则之下。
当用户发现他的数据可以跨端、跨应用的去使用,就会意识到这是很大的创新。但至于他是否知道背后是谁做的,我想绝大部分用户其实是不会在意这件事的。
深潮 TechFlow :如果再进一步看 Spike OS 内部的结构,我们从白皮书中发现它还包括了引擎、节点、合约和链等各种要素。考虑到理解上的难度,可否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述这些要素到底如何协作?
Jeff:没问题。首先假设你是一个开发者,我们把你使用 Spike OS 的通路理一遍:
游戏开发——Spike Engine:比如你想做一个闯关游戏,从 0 开始进行开发,那就需要打开 Spike Engine,去设置不同的模块,去用代码去写不同的模块是怎么玩的,比如跳跃、移动、得分和过关....
模块连接——Spike Contract:上面这个游戏里,可能有用户模块、资产模块、得分模块和场景模块。模块之间并不“认识”,当我想把“人物”的接口接到“场景”的复活点,想把“得分”的结果作为进入下一个“场景”条件时,就可以通过 Spike contract 进行连接。
算力需求——Spike Node:传统游戏开发里,你的游戏做完要上线,要买服务器,买数据库,买渲染,如果有聊天功能还需要语音服务 ....
在 Spike OS 中,其实这意味着开发者是在购买“算力”。把游戏做完,你点 publish 按钮就直接能一站式的在 Spike engine 里发布。你能看到一个协议地址,比如“Spike/闯关游戏”。你拿这个链接发给别人,如果是手机游戏,就可以去链接里下载 APP,如果是网页端,网页就可以直接玩。
支撑上述服务的通用算力,其实就是由我们的 Node 提供,包括游戏的渲染、通讯、运行、下载和 CDN 加速等等...
深潮 TechFlow :关于上述的算力和节点,对他的设备和时间有什么要求吗?像比特币系统中,你如果要成为一个全节点,代价还是挺大的。
Jeff:对,其实我们的节点相对于比特币或者以太坊早期的节点,它会更轻量化。以太坊是一个超级计算机,每一个节点理论上是要能全网进行确认,最终要保存唯一性的运算结果。
Spike OS 的节点其实是 P2P 分布,比如你在上海做的一个应用并发布了,可能你身边有一些人在玩,可能就是他们作为节点负责承担你的运算环境,帮你解决渲染和加速的问题。
而这样的工作,并不需要进行全网确认,所以节点的负担会小很多。
深潮 TechFlow :上面更多的是关于产品设计的架构介绍,能否 Show 一下 Spike OS 具体的前端呈现?大家对产品目前做到哪一步和实际的呈现也非常感兴趣。
Jeff:我觉得可以用这个 Demo 来进行非常生动的呈现:
给你一个“Spike/糖豆人”的链接,你就可以访问这个网址来直接玩这款游戏;
你想看看这游戏怎么开发的,直接输入“Spike/糖豆人/dev”,就可以马上进入开发者模式;
此时你会看到这个游戏下的模块目录,例如“人物--场景--动作--得分”等分类;
你想把这个游戏的“果园”场景换成“太空”场景,可以直接把你做好的太空场景点击上传;
上传后可以通过合约代码让太空场景和游戏本身交互,然后支付 Gas 费,这样一个具有新场景的糖豆人游戏就做好了,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轻量级的网页端开发界面。
深潮 TechFlow :这个呈现更多是面向开发者的。那么作为普通的用户,针对 Spike OS 有哪些参与的方式?可以作为节点加入吗?
Jeff:对,我们是希望有一个无许可的网络,给用户更多的参与方式。其实跟迅雷等 P2P 网络下载类似,每一台设备,本身也是一个节点。你在下载的同时,也是在帮你的任务去提供上传的算力;如果用的人越多,种子越多,他们节点之间速度会越快。
从底层上来看,Spike OS 也是一个无许可进入的网络,每一个人的电脑,甚至是手机都可以加入。比如我俩都在玩游戏,其实也会彼此给对方提供一定的算力,不管是通讯的加速,还是渲染的能力等等。
但作为节点,肯定一开始它的要求会高一些,包括我们会对于每个节点进行打分评估,例如你的在线时长,你的运算的结果是否快并且准确等等。但是越到后面肯定会越开放。随着你用户量变多,开发者变多,它的节点也会越来越多,开放性会越来越高,最终变成一个没有准入门槛的网络。
深潮 TechFlow :这些节点加入你的动机是什么?是否有经济上的激励?
Jeff:动机主要是代币的奖励。因为作为开发者,原来需要租服务器,可能每个月也有几万或者几十万、上百万的成本。现在你其实是支付代币,让 Spike 网络里面的节点提供算力去支撑运行应用的所需资源。
支付代币的情况下,节点会根据自己贡献算力的比例,去获取到代币的奖励。随着生态越来越大,本身这个代币也是 Governence Token,所以它的价值预期会不断变高。那么新新的参与者会更有动力去提供或者成为节点来获得奖励。
此外,成为 Spike OS 的节点也需要进行“质押”。节点肯定是要保证运算是有效的,且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耽误了整个网络的速度,或者耽误了某个应用的速度。所以它会有质押,并且随着你的打分变化,最终质押的大小,包括你获得奖励的多少,也会是浮动的。
Section 3:产品落地策略——合作,而非颠覆
深潮 TechFlow :是否想过商业和推广上的问题?因为整体看 Spike OS 非常的 to B 和硬核,如何让它触达到更多的项目,让市场知道它的存在?
Jeff:好问题,也是我们最近在思考的。我现在有一个答案,也希望放到市场上来跟大家探讨:成熟的解决方案可能面对的是需要去做 BD,需要去 To B 说服更多的人去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 L1 和 L2,包括 Polygon, Avalanche, Near, Aptos 或是 Sui 等,他们可能有成百上千的团队去 BD 新项目方来我这开发应用。
但反过来看,其实以太坊早期它其实并没有 BD,没有刻意去找大的项目方或者公司去用,为何会有这种区别?我个人觉得关键在于,如果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能让行业里面的某些 case 发现,只能用你的解决方案去做,并且效率、效果和体验远超现有方案,这就是不在同一个创新曲线上的竞争了。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 ICO。虽然它最后一地鸡毛,但之后至少所有人都认识到了智能合约和 EVM 是有用的,且当时只有通过以太坊的结构,才会做的出这种创新。同理,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案例,这个案例只能通过 Spike 的解决方案去做,并且用户的体验非常好,开发者的效率也非常高,成本也非常低。
如果大家认识到的创新,是来源于你底层技术带来的变化,就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会进入生态,而不是单纯的我们去找更多项目方案去合作,去 BD,我觉得反而偏离了初衷。
深潮 TechFlow :在上述思路下,你们的具体动作会有哪些?例如是否会打造一些Case,或者为开发者提供激励计划等?
Jeff: 对,但会分成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会自己做一些成熟的,实际在链上运行的应用。像我们之前做过的 Oasis,其实已经用 Spike 的模式去进行开发;包括前面提到的类糖豆人游戏的 demo,也会在我们的官网上去给大家看。我们后面也会对把这样的游戏放到别的链上,希望大家看到这种可组合的游戏和非金融应用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肯定得先用好 Spike OS,并且体现出技术上的优越性。
第二阶段,我们会跟各大的公链和 L2 去进行合作,可能更多是以投资或者 Grant 的形式,让这些链上的开发者们能够使用 Spike OS 进行开发。同时,这也是我们来 ETH Denver 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会上的反馈来看,公链们的共同需求都是 Mass Adoption,更多的看重增量。因此其实大家都是在想办法,如果有一个新的开发环境,能让更多的娱乐应用进来,带来更多的圈外用户,他们都是持开放和欢迎态度的。而且由于本身我们自己没有完整的链,所以实际上跟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合作关系,而非竞争。
第三阶段,当大家都意识到 Spike OS 的优势后,我们会有自己的开发者生态。不管是以 Hackthon 还是以投资孵化的形式,我们会去找更多本身就奔着 Spike OS 来的开发者去做新的应用。但这个阶段可更偏后期,我们目前更加专注在前2个阶段。
深潮 TechFlow :插入一个题外话。上一个名字里含“OS”的项目叫 EOS。显然它最后的落地情况无法匹配其宏大构想。你们在落地执行或推广理念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Jeff: EOS 曾经让人狂热,让人失望,最后项目泯然众人。
我一直以来的感受是,区块链的精神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做创新,彼此之间能配合服务好更多的用户,并不是另起炉灶去做一个自己的生态;如果硬是要去修改以太坊的一些特征, 宣称他们自己是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难以令我认同的。
Spike 从第一天起就确定要在已有的链的基础上,对于整个以太坊生态的这些 L1和 L2 们,去做新的赋能和提升,让应用更多的资产数据在链上,让应用的开发更加的低门槛,让业务创新变得更加的活跃。
所以,我们并不和链竞争,而是帮助做更多的应用开发和带来新更多的新用户。这是我们跟 EOS 很大的一个不同。并非重启炉灶,而是顺水推舟,期待我们能在帮助他人成功的路上,收获自己的价值。
深潮 TechFlow 是由社区驱动的深度内容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态度的思考。
社区:
公众号:深潮 TechFlow
进微信群添加助手微信:blocktheworld
向深潮 TechFlow 捐赠,获得祝福和永久记录
ETH:0x0E58bB9795a9D0F065e3a8Cc2aed2A63D6977d8A
BSC:0x0E58bB9795a9D0F065e3a8Cc2aed2A63D6977d8A